专家呼吁高校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和成果转化
“学校鼓励和帮助教师匹配社会资源,满足各地企业的需求,通过赋予成果完成人或团队80%的所有权或全部所有权,转化科研成果。”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周志明长期与重庆当地工业制造企业开展科研项目合作,在工业压铸件和模具的早期设计和优化以及中期模具试生产领域取得了全国领先成果。
高校还应加强自身管理,审查和检查科研项目的项目审批和实施情况,严格防止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避免科研论文项目超过10万个,浪费宝贵有限的公共资源。
面对这些问题,相关专家呼吁高校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和成果转化,提高科技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只有通过更严格的项目选择、合理的预算分配和有效的成果转化策略,科研成果才能转化为可行的产品和技术,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审计厅厅长罗海山在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发布了《关于2022年自治区本级预算执行等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实施702个科研项目,只有5个项目成果实现市场转型,占比;1所大学获得1亿元财政投资科研资金,862个科研项目实施,0个成果转化。
此外,科研项目的市场空间也是最终能否转化的重要指标之一。一些科研成果转化从业者曾在采访中向橙果局举例:他们已经看到了一项手术创新专利。研发人员可能是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使用这种手术的医生。当然,市场很难选择缺乏市场空间的科研成果。
如何解决问题,避免科研项目闭门造车,自娱自乐?一方面,要深化科研评价体制改革,继续扭转“只论文、只项目”的趋势,特别是应用研究,注重市场应用前景和成果转化。加强对科研资金的监督,完善科研资金使用的评估考核机制,提高项目资金的利用效率。要提高科研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避免资金和科技的浪费,使科技成果真正为市场服务。
此外,报告还指出,三所高校的科研项目重点不够突出,其中39.08%的项目是预算资金不足10万元的小型论文科研项目。这也引发了对高校科研项目选择和规划合理性的质疑。
本站知识库部分内容及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必删!